新動態:劍橋科技狂飆,70歲華人日進千萬
記者|謝之迎
編輯|陳曉平
劍橋科技狂飆的股價,終于歇了一歇。
(資料圖)
6月26日,這只光模塊概念股難得跌停,市值暫時止步于176億,年內漲幅依然在500%左右。
股價暴漲為Gerald G Wong(黃鋼)帶來巨額收益,這位創始人手頭16%的股權,在6個月時間內,增值超過20個億,平均每天坐收千萬。
他也迫不及待套現了,在6月初宣布將減持1%的股權。逢高出貨,在大量AI風口公司中并不鮮見。
AI板塊近日的動蕩,劍橋科技也沒逃過。
截至6月27日收盤,股價為62.62元,較高點固然有縮水,“高速光模塊”量產的期待,依然撐起了168億的高市值。
《21CBR》記者就公司一、二季度光模塊出貨情況及項目進展,詢問劍橋科技,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趕上風口
劍橋科技大漲,黃鋼搭上了CPO的順風車。
CPO又稱光電共封裝,是將光學通信組件(如光模塊)與電子芯片(如應用特定集成電路、ASIC)放置在同一個封裝內,以實現高速光通信、高性能電子處理的緊密集成,達到更短的信號傳輸路徑和更高的性能。
火爆的大模型訓練,需要超算集群持續運算,CPO有望成為AI高算力下高能效比方案,一時炙手可熱。
ChatGPT一出,黃鋼迅速行動。
2月底,劍橋科技公開表示,正進行下一代400G硅光、800G硅光模塊的開發,并研究相關光電混合封裝技術,以用于下一代數據中心的CPO產品。
業內,光模塊商業化產品,最高水準為800G(G是衡量光模塊傳輸速率的單位)。一般情況下,傳輸速率越高,結構越復雜,技術含量越高。
據公開信息,劍橋科技已有400G、800G硅光的產品,且有小批量的發貨,產品合格率接近頭部廠商,預計年內能量產。
3月下旬的說明會上,劍橋科技與微軟拉上了關系。
有投資者談及“微軟擬推出Chat-GPT4”,官方回應,公司已直接或通過通信設備商,間接向微軟供應高速光模塊產品。
隨后4個交易日,黃鋼收獲3個漲停。
異常波動公告中,劍橋科技又稱,與微軟的合作,并非供應CPO技術相關產品。
“CPO技術主要由芯片公司研發推進,公司目前不生產交換芯片,不存在含CPO技術的芯片?!?/p>
劍橋科技稱,CPO技術還不成熟,公司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取得與CPO相關的業務收入。
近期,劍橋科技又回復,公司沒有研發高端交換機產品,公司在CPO方面,主要是與設備廠商合作研發外置光源。
其實,CPO已不是新概念,許多關鍵技術門檻還未解決。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前產業相對早期,相關技術在商業模型創新和消費場景的真正應用,仍需較長時間。
這不妨礙黃鋼和其他股東,提前享受CPO概念的紅利。
成色稍弱
黃鋼是一位美籍華人,今年70歲,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他在美國AT&T和朗訊科技工作15 年,曾任朗訊科技光網絡部副總裁。
2000年,黃鋼聯合創辦光橋科技,后為西門子收購。6年后,他又創辦新嶠網絡設備,即劍橋科技的前身。
天眼查顯示,他在2011年給自家公司冠名“劍橋”。
CPO相關的光模塊業務,黃鋼也是半路出家。
2018年,他先主導收購美國MACOM Japan的資產,交易總代價約為5500萬美元,劍橋開始進入電信級100G及更高速光模塊及其組件的規模生產及全球銷售。
2019年,黃鋼又以4160萬美元現金,收購Oclaro Japan的部分經營性資產、人員和業務。
Oclaro為美國知名光器件廠商,這宗收購志在獲取其在日本的光模塊產線。據公告,這些生產線原分布在日本、泰國等地,黃鋼逐步將這些產線搬運至上海江月路生產基地。
兩次收購后,黃鋼踏入高端光模塊領域,掌握100G、400G和最新PAM4調制技術。
有種說法是,他出手非常果斷,競標者選擇分期,他一次性現金付款。
據財報披露,截至2022年,其光電子事業部三個研發中心分工合作,已完成 800G 2×FR4/LR4 光模塊(2km/10km)等產品的研發和認證,并在上海工廠啟動新產品導入工作,且在400G/800G等直驅(Direct Drive/Linear Drive)項目的預研上取得突破。
兩宗跨國收購,證明黃鋼技術上確有遠見,遺憾的是,重金打造的光模塊業務,迄今營收微弱。
2022年,劍橋科技總營收約37.86億元,高速光模塊產品4.78億元,營收占比為1/8,同比僅增長4.03%,利潤貢獻有限。
業績增長幾乎全靠電信寬帶業務拉動,這為黃鋼帶來超過20億的收入。
行業大哥中際旭創,2022年高速光通信模塊收入87.46億,營收占比達到9成,增速也達37.44%。
對比之下,論光模塊業務的成色,黃鋼要弱很多。
落袋為安
股價飆漲,黃鋼領銜的股東們,正陸續落袋為安。
6月上旬,上海康宜橋公布減持新計劃,預計不超過股份總數的2.95%。
康宜橋一度為劍橋科技第二大股東,半年前啟動的上輪減持,已套現2.19億,持股比例降至2.95%。
如今,康宜橋可能全部清倉。
5月下旬,股東HK CIG Holding同樣宣布將大幅減持,減持公司股份至多達259.13萬股,即公司股份總數的0.97%。
HK CIG Holding的特別之處在于,黃鋼本人持有半數股權。
隨即,黃鋼全資控制的Cambridge Industries Company(簡稱CIG開曼),又宣布減持至多1%的股權,即268.22萬股。
若按照27日62.62元的收盤價,通過兩筆交易,他個人即可累計套現約2.5億元。
耐人尋味的是,2022年,黃控制的兩個主體及康宜橋在內,這輪行情前即在不斷套現。
真正寄予厚望的光模塊業務,產能布局進展遲緩。
3年前,劍橋科技募集資金7.31億元,他宣布將斥資6.47億元,用于“高速光模塊及5G無線通信網絡光模塊項目”。
項目建設周期為1年,預計產能將達年產100G光模塊101萬只、200G光模塊5萬只、400G光模塊18萬只和5G無線通信網絡光模塊135萬只。
這一重點項目多次延期。截至2022年末,光模塊項目進度僅為55.77%。
官方解釋,延期受疫情以及光模塊市場變動影響,并安慰投資者,“將進一步增加400G及以上高速光模塊的投入”。
今年4月,黃鋼又變更了剩余募投資金的用途,將未使用的資金2.84億元,投入光電子產業化基地項目,預計2024年1月開工,總投資10.53億元,建設期是2年。
劍橋科技168億市值,去年利潤僅為1.8億左右,維持高估值的一大關鍵,在于兌現高速光膜塊的量產預期。
對于黃鋼來說,市場等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