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科技管理層回應股權之爭,二股東取消臨時股東大會疑似“破冰”-焦點播報
21世紀經濟報道 趙云帆 上海報道
7月5日下午,同濟科技(600846.SH)召開媒體見面會,回應市場對此前公司股東紛爭相關問題的關注。
(資料圖片)
此前,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量鼎實業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量鼎實業”)發起臨時股東大會提案,以當期公司董事會“消極不作為”致公司業績下滑,提議罷免包括同濟科技董事長余翔、總經理駱君君在內的四位董事、兩位監事。
與此同時,疑似遭到量鼎實業等股東的反對,同濟科技在6月28日召開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中,包括《2022年年度報告及摘要》、《2023 年度投資計劃》以及《2023 年度財務預算報告》等17個議案均未獲通,公司治理一度出現危機。
“我們對股東權利是充分尊重的”,駱君君在媒體見面會上回應股權爭議時表示,但其也坦承,由于股權之爭的關系,公司在正常經營層面受到了較大影響。
但同時他也表示,上市公司也在盡努力促成股東雙方的調解與對外,爭取化解雙方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媒體見面會結束不久后,7月5日晚間,同濟科技公告,原定針對當前董監罷免并選舉新董事的議案,已被量鼎實業取消,兩股東針尖對麥芒的關系疑似首次“破冰”。
量鼎實業在公告中稱,從維系上市公司經營環境、維護全體股東利益的角度,決定先行取消召開本次臨時股東大會。后期量鼎實業將繼續按照推動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整體訴求的角度出發,與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做進一步深入溝通,爭取早日達成各方可以接受且使上市公司受益的方案。
記者曾于7月5日下午撥打量鼎實業公司電話,對方回應稱不了解相關情況,詳情請詢臨時股東大會召集人。隨后,記者嘗試撥打召集人電話,但未能接通。
晚間,記者再次撥打前述召集人電話時,對方已經關機。
陷股東紛爭
作為一切紛爭的源頭,量鼎實業與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同楊實業有限公司主要的爭議在于,前者成為公司10%以上股東多年,但仍無法獲得公司的董事席位。
2020年開始,同濟科技大股東同濟創新創業控股有限公司遵循“校企”股權改革需要,向上海國資旗下上海同楊實業有限公司轉讓公司控制權。與此同時,民營資本量鼎實業通過受讓一致行動第二大股東上海黃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與二級市場增持,獲得13.60%的公司股權。
隨后,2020年、2021年股東大會,量鼎實業先后兩次提名徐正光等人擔任公司董事,但均于股東大會遭到否決。控股股東與二股東嫌隙或由此而生。
量鼎實業遲遲無法參與公司決策,而同濟科技與大股東之間的正常關聯交易也被量鼎實業頻頻阻擋。
連番受阻后,7月4日晚間,同濟科技披露了與控股股東關聯方同濟控股、楊浦濱江的戰略合作協議,公司一方面試圖繞開關聯交易受制量鼎實業股權的窘境,一方面也疑似向市場表明控股股東對公司的支持力度不減。
發布會上,面對媒體,公司總裁駱君君表示,作為公司管理層,其實不便評價股東之間的爭議。
“作為上市公司,其實我們是完全歡迎來自各方面的監督。”駱君君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而對于股權之爭對同濟科技造成的影響,駱君君也告訴記者,由于包括預算、投資、融資、分紅等各種議案都遭到了否決,股權之爭已經干擾到公司正常運營。在他看來,這樣的操作“并不理性”。
由于此前量鼎實業對同濟科技股東關聯貸款投出關鍵反對票導致議案被否,同濟科技短期流動性遭到了一定的困難。
“公司對投資能力的確保,無外乎是來自股東和銀行的支持。所以整個事項對公司的流動性存在一定的影響,現金流可能比利潤更重要,現在我們內部也在評估。”
據悉,量鼎實業在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的文件中,譴責公司本屆董事會管理及經營能力明顯不足,消極不作為,“坐吃歷任經營管理層留下來的老本”,致使公司業績嚴重下滑;沒有組織公司管理層形成有效可實施的戰略規劃,導致公司戰略發展方向不明,使同濟科技無法真正回歸“科技”屬性等等。
管理層正協調股東溝通
“如果股東之間達不成一致,(我們)非常擔憂,經營層非常擔憂,公司員工也非常擔憂,我們的業務合作伙伴也擔憂,”駱君君坦誠:“我覺得股東特別是專業投資機構,還是要看到公司經營層全體員工的努力。”
“股東吵架,受傷的是公司。”同濟科技董事長余翔也表示:“第一個希望的就是股東之間能夠協調,能夠商量,能夠達成共識,然后我們要做的就是明確下一步的發展戰略,包括房產的轉型問題朝什么方向去轉。”
對于此前簽訂的戰略合作,余翔也指出:“股東合作不是說僅僅是兩個股東合作,我們也希望其他的股東提供資源,和我們上市公司一起發展,股東合作是多贏。”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7月5日晚間量鼎實業召集罷免董事的臨時股東大會被取消,股東雙方的分歧或有了彌合的契機。
此前,7月4日晚間,同濟科技還公布了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告,其預計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8億元到2.0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0.98億元到1.28億元,同比增加122%到159%。
面對良好開局以及雙方展現的誠意,同濟科技股權之爭未來會如何演繹?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