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元買書才送LV帆布袋 書籍不該成奢侈品牌附屬品-世界微資訊
近日,知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下稱LV))在上海聯合三家咖啡店,打造“路易威登限時書店”。消費者在店內購買至少兩本書,便可得到一只印有 LOUIS VUITTON的帆布袋,而這三家書店售賣的書最低290元一本,也就是說,要想拿到這個帆布袋,至少得花580元。
活動首日,這三家咖啡店門口排起了長龍,但因為輿論甚囂,原定于7月9日結束的活動,在7月1日就草草結束。
奢侈品品牌偏愛以“接地氣”的方式走進尋常百姓家,這已經不是首次。此前Prada和菜市場聯名買菜送袋子;Fendi和喜茶推出聯名奶茶,聯名款有 Fendi 標識的奶茶杯和杯套。高奢品牌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確實每次都能引起較大的反響,但多以負反饋告終。
(資料圖片)
消費者將兩本書當成LV帆布袋的附屬品,但在筆者看來,這場合作實際上是LV在消費書店概念。
書籍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基石,遠離商業的浮華光環,保持著獨立、純粹和高尚的特質,是浮夸、高溢價的奢侈品不能比擬的。但在這場營銷活動中,書本被冠以金錢的標簽,被商業利益所驅使左右,導致知識本身的純粹性和價值被淡化甚至扭曲。
在LV和書店聯名的活動中,商業利益是主導因素,提升品牌知名度是首要目標,書籍淪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的手段和工具。而這種商業化傾向可能使得人們對知識和文化的純粹性產生懷疑。
此次LV與書店合作的商業炒作,一方面體現了商業與文化的碰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知識被商業化侵蝕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種商業合作歸結為好與壞,而是應該審視其中的問題和挑戰,并思考如何保護和維護知識的純粹性和價值。
并不是說奢侈品營銷就不能和書掛鉤,只是說比起把書作為“附屬品”而言,品牌方大可通過與圖書館、博物館、文創機構等知識機構合作,來推廣知識和普及文化,而不僅僅是追求商業利益。
今年3月,護膚品牌伊索將門店改成快閃書店,提供10000多冊從4家上海本地小書店采購的女性主題圖書,供消費者免費領取。大批年輕人排隊領書,活動提供的書單廣為流傳,這對于伊索的品牌塑造就相當正面。
知識被商業化侵蝕的后果相當嚴重,所有人都應該重視起來。消費者應該培養正確的知識消費觀念,不盲目追逐奢侈品品牌的商業炒作。
此外,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知識的保護,營造良好的知識環境。加大對教育和文化事業的投入,推廣閱讀和知識普及,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以防止知識被商業化扭曲。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