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賈康談支持民企吸納就業:可用貸款貼息、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
【資料圖】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 賈康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如何給民營企業樹立信心、改善預期,讓民營企業繼續提供就業支撐?在推動民營企業經營情況改善方面還應采取哪些措施?
6月2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和第二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
賈康談道,此前有統計顯示,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90%的新增就業崗位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但近幾年有學者研究顯示,我國來自于民營企業的就業支撐或達到了100%甚至可能超過100%。
“之所以(就業貢獻率)能實現100%甚至更高,是因為部分國有企業吸收就業的絕對值有所減少,這部分需要依靠民營企業提供,對沖后再形成新增就業可能會超過100%。”
賈康稱,盡管疫情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造成了沖擊,但很多政策也支持了民營企業渡過難關,隨著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將對就業形成更好支撐。
2020年中央發行了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其中部分資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減免房租補貼、重點企業貸款貼息、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
賈康指出,貸款貼息政策在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帶來了很大支持,這樣的經驗非常值得總結。當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民營企業在經營感受上存在一定差別,不排除某些地方還存在特殊困難,可參考2020年的經驗,以貸款貼息、政策性信用擔保、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對于青年人失業率高企,賈康建議,要為畢業生求職設置緩沖期:“要放松時間上面的一些界限,原來年底沒有找到工作崗位,檔案打回原籍,我覺得至少要推遲一年,當年年底不打回,讓他們繼續找,第二年再說。”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