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茹|南京之行:玄武湖畔的明朝皇家檔案館
#頂端造星什劃#?
南京之行:玄武湖畔的皇家明朝檔案館
(資料圖片)
游走在美麗的玄武湖上,誰也不會想到600多年前這一片區域,竟然是重兵把守、戒備森嚴的國家重地,因為在明朝這里是國家的檔案館,散落在幾個小島上的庫房里,存放著無數卷黃冊。
什么是黃冊?黃冊是戶籍與賦役合二為一的冊籍,以登載家庭人口、財產為主。是關系到明王朝統治者對全國人口,以及徭役賦稅的控制,關系到其政權的穩固與否,是非常重要的皇家檔案。簡而言之,那是明王朝對民眾進行繳納賦稅、無償服兵役力役雜役等的依據。
據史書記載,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年號“洪武”。朱元璋首先從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改革,并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黃冊制度”。黃冊是戶籍與賦役合二為一的冊籍,以登載家庭人口、財產為主。明王朝政府規定黃冊十年大造一次,除各地政府存留一份外,還須向戶部呈送一份。按黃冊制度規定,呈進到戶部的冊籍必須以優質黃紙或黃絹做封面,以備皇帝御覽,故而稱之為“黃冊”。按五行家的說法,黃色是中央色,非王者莫用。自隋唐以后,黃色便成了御用的顏色,所以進呈冊采用黃色也就順理成章了。
由于黃冊直接關系到統治者對全國人口,以及徭役賦稅的控制,關系到其政權的穩固與否,因此,數目龐大的黃冊如何存放和保管,讓朱元璋頗費心思。他在眾多不同的建議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選用“周遭四十里,中突數洲,斷岸千尺,形勢天造地設”的后湖(今天的玄武湖)作為存放黃冊的庫址。朱元璋有意識地將黃冊庫建在湖內的幾個小島之上,完全是從玄武湖的地理形勢來考慮的。他認為小島之間四面環水可以避免火災,另一方面,玄武湖雖然位置在明代政治、經濟中心的南京,但實際上湖水和城墻就像兩道天然屏障隔絕了湖內與外界。朱元璋認為,這樣的地理條件,才是保管和利用黃冊的最合適的地方。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后湖(玄武湖)的黃冊庫正式建好,此后,源源不斷的黃冊被送入其中保存。而風光旖旎的后湖,則成為重兵把守的皇家禁地。
那天,我們一行走到玄武湖中的梁州,循著音樂來到一處開闊綠地,幾位音樂愛好者正在排練薩克斯合奏,那高亢的樂曲在美麗的藍天白云下飄蕩的很遠很遠。就在我們陶醉在美景和美聲中的時候,同伴小崗突然指著前方一處兩層小樓說:那是明代的黃冊庫,我去過,值得一看。聞聽此言,我跟素素毫不遲疑就出發了。
走到小路盡頭,先是看到了古湖神廟,大門鐵將軍把門。隔壁就是那座古色古香的兩層小樓。進院一看,一樓正門前立柱上有一副對聯:誰云俗客可游觀,原是圣朝圖籍府。
進門一看,空無一人,大小不一的展板正在進行“明代黃冊庫遺址文化展”,不能確定這里就是是明代黃冊庫的所在地,這座小樓也是重建的。
樓內寂靜無聲,上下兩層的房間里因了那黃色的卷冊,顯出一種皇家的貴氣來,那做出來的半風化或者老舊,讓那些黃冊散發出一股滄桑的氣息,還有那著古裝的庫吏雕塑,更是讓人回到從前,眼前恍惚朦朧,心中時空錯位,竟然不知身在何處,人在何方了。
我和素素不管懂還是不懂,只管不停歇地地查看文字,并對重要的介紹進行拍照,腳步匆匆。心中莫名還有點害怕,畢竟偌大的空間僅僅有我們兩個女子。
據史料介紹,當時的黃冊庫一反我國建筑南北向的習慣,而采用東西向。有記載顯示,在朱元璋修建黃冊庫時,確有民間有識之士為他出謀劃策,讓他將冊庫修建成東西向,可以從早到晚充分接受陽光,防止回潮腐爛。
今天看來,日光照射并不利于檔案長期保存,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為避免湖面蒸發形成的潮濕環境損害冊頁,這的確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所以玄武湖各州上所建黃冊庫均為東西向。
朱元璋費盡心思為他的“皇家檔案館”找了這么一處好位置,然而,他苦心經營的黃冊制度,并沒能保住朱家的“萬世江山”。自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后,由于大小官吏在造黃冊時違例作弊,不擇手段斂財,黃冊內容的可靠性越來越差。到了明末,有些黃冊所開人戶的姓名及其財產,仍然是270多年前洪武年間的姓名和數目。
最不可思議的一項制度是黃冊庫管理國家不撥經費,要管理庫吏自籌。如何籌措?就是詳細核對地方呈上的名冊,如有不符的錯誤之處將對地方官員進行重罰,罰金歸黃冊庫使用。這樣的制度怎能不催生腐敗?!
制度的漏洞使得黃冊制度日益流于形式,而一直困擾著黃冊庫的鼠患,從來沒有因為傳說中“毛老人廟”(古湖神廟)就被鎮住。每次晾曬黃冊時,都能在里面發現很多死老鼠。老鼠的瘋狂咬嚙,使得大量黃冊被損壞。
隨著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吊死景山后,南明小朝廷掌管下的玄武湖黃冊庫,更成為一個過時的擺設。因為黃冊是用棉紙做成,可抵擋弓箭,因此被大量用于軍事用途,成為“造甲點火”的原料。
隨著明王朝覆亡,黃冊制度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
我和素素嘆息著退出黃冊庫,準備去看古湖神廟,據說這個湖神是一個叫做毛老人的老漢,跟朱元璋、跟黃冊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又是一個新故事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作者簡介:相茹,河南作家協會會員,鄭州作家協會會員。居鄭州,愛旅行愛寫作,愛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