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平均了地權,改革又把地權落實給了農戶
(資料圖)
小農經濟扛風險能力最高?你恐怕是不知道中國歷史。小農經濟是不具備持續發展能力的。
今天中國被指為“小農經濟”的形態,其實質是農村居民單家獨院生活方式和鄉村自主生存空間里,仍然保有土地權利的中產形態,只不過平均水平仍然低下。不熟悉的只要稍微調研一下主流農村家庭的收入來源,一切就會清清楚楚。
知識分子們之所以不承認不認可這樣的形態,急欲消滅而后快,是他們完全不能接受中國社會可以總體上快速轉換為大部分人民可以住House的高水平中產生活方式,情感上也絕對抗拒農村居民這個“理應”依靠扶貧的群體會搖身一變為較高水平的擁有可觀資產的中產群體。在知識分子們的理想模式中,這部分人應首先進步到集中流入城市,干家政,小攤販,收垃圾或者還有各種灰色行當,有足夠的現金交出以租個水泥匣子維持生存,然后逐步改善。至于住大House的生活方式,他們都進城后,不就有空間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了么。
問題在于,中國革命平均了地權,改革又把地權落實給了農戶,農戶們的“小農思想”又讓他們頑固地抱緊土地,讓經濟學家們空有先進的思想而不得落實,豈不惜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