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50年監(jiān)禁,特朗普要在監(jiān)獄競選總統(tǒng)?
8月2日,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史密斯向前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起刑事指控,特朗普因涉嫌推翻2020選舉結果涉及4項罪名:串謀欺騙美國、串謀阻礙官方程序、串謀妨礙權利、阻礙及企圖妨礙官方程序。
這是4月來,特朗普第3次遭到刑事指控,另外兩次是偽造商業(yè)記錄和違反《間諜法》,不當處理國家機密文件。
依照美國法律,涉及《間諜法》的有關指控,每項最高可判10年監(jiān)禁,其他涉及陰謀、隱瞞的指控,每項最高可判20年監(jiān)禁,涉及虛假陳述的指控,每項最高可判5年監(jiān)禁,多罪并罰下,特朗普將面臨50年以上的監(jiān)禁,如果法院和陪審團最終定罪,特朗普的余生將在監(jiān)獄度過。
(相關資料圖)
特朗普被起訴引發(fā)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特朗普很可能以罪犯的身份參加選舉。
美國憲法并沒有禁止被定罪的罪犯或可能坐牢的嫌疑人擔任總統(tǒng),憲法規(guī)定,競選總統(tǒng)只需要三個條件,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14年以上,是自然出生的美國公民或在憲法通過時為美國公民。
歷史上,美國也多次出現(xiàn)罪犯競選公職的情況。
比如1920年,美國社會黨候選人尤金·金德布斯就在聯(lián)邦監(jiān)獄競選總統(tǒng),獲得了近100萬選票。2021年,一個叫喬爾·卡斯頓的人在因謀殺罪服刑期間,當選為華盛頓的顧問社區(qū)專員,雖然該職位沒有薪酬也沒有權力,但仍然屬于公職。
允許罪犯參加選舉,確實是美國憲法的漏洞,但長期以來,這個漏洞一直沒能造成實質的損害,但特朗普的參選再次將美國推入了憲政危機。
最壞的情境下,特朗普在明年初選確定優(yōu)勢后被定罪、判刑,并在監(jiān)獄中順利成為共和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
如果明年拜登恰好因病去世,由人氣低迷的哈里斯對戰(zhàn)特朗普,或者美國遭遇了重大經(jīng)濟危機,選民對民主黨失去信心,特朗普甚至會成功當選,成為第一個在監(jiān)獄中履職的總統(tǒng)。
只要競選成功,特朗普就能讓副總統(tǒng)赦免自己。一個罪犯通過當選總統(tǒng)讓自己重獲自由,沒有什么劇本比這更加諷刺。如果這個劇本成真,美國的民主將成為全世界的笑話,目前看來,這個笑話不是沒可能發(fā)生。
民調顯示,對特朗普的刑事指控并沒有動搖其民意基礎,
美聯(lián)社8月的民調顯示,當被問及特朗普在1.6國會山事件中的角色時,49%的人表示特朗普違法,19%的人表示他的行為不道德但不違法,20%的人表示他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紐約時報的民調還顯示,72%的共和黨人認為起訴不會影響特朗普的政治前途。
蒙茅斯大學6月的一份民調也顯示,只有59%的美國人表示2020大選是公正的,而30%的人相信2020大選存在作弊,68%的共和黨人認為拜登是通過作弊贏得了總統(tǒng)選舉。
支持特朗普的選民認為所謂指控和調查不過是政治迫害,他們深信特朗普遭到了“deep state”的迫害,該被繩之以法的是民主黨而不是特朗普。特朗普的指控越多,他們就越擁護。
有民意支持,特朗普每一次被指控都會贏得政治籌碼,今年6月特朗普被起訴違反《間諜法》,共和黨政客在民意壓力下紛紛站隊特朗普,即使特朗普的對手彭斯、德桑蒂斯,也不敢唱反調。
民調也顯示,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候選人中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且這個優(yōu)勢不斷擴大。
今年年初,德桑蒂斯的民調還曾一度和特朗普打平,但如今特朗普大幅領先30個點以上,他在共和黨內的支持率始終超過50%,越到關鍵時刻,共和黨人就越是支持特朗普。
再看大選民調,拜登平均只領先0.9個點,其中一些右翼民調特朗普甚至超過了拜登。歷史上看,大選前一年的民調往往并不準確,因為選民會把當下的問題歸咎為現(xiàn)任總統(tǒng),在民意調查時通過支持總統(tǒng)的對手來宣泄不滿。
2012年,在選前,奧巴馬的支持率也一度落后羅姆尼6-7百分點,但在選舉時普選票卻比羅姆尼多4%。2004年,小布什也曾落后克里4個百分點,但最終領先2.4%。考慮到特朗普已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拜登大概率還會以4%以上的優(yōu)勢贏得選舉。
這件事荒唐的地方在于,即使有這么多的罪行和劣跡,仍有超過40%的選民支持特朗普,可見美國內部的撕裂已經(jīng)到了何種程度。
1980年,里根的普選票比卡特多了10%,2008年,奧巴馬比麥凱恩多了7.2%,難道卡特和麥凱恩比特朗普還要不堪,顯然不是。
變化的不是政客,而是選民,種種現(xiàn)象表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美國已經(jīng)演化為截然對立的兩極。
一極代表全球化的美國,他們是來到美國的新移民、受益于全球化的金融、互聯(lián)網(wǎng)精英以及日漸多元激進的學生、知識分子。
一極代表傳統(tǒng)的美國,他們是最為虔誠的基督徒,生活在農業(yè)州和銹帶州的產業(yè)工人,以及懷念過去的老年人。他們之間的沖突已變得不可調和。
對共和黨人來說,他們并不在乎特朗普是否違法,他們的真實訴求是反對全球化,“讓美國再次偉大”,背后的含義是讓美國回到全球化以前,那個每個工人都能過上中產生活,全是熟悉白人鄰居的美好年代。美國變化太快了,很多人掉隊了,他們無法適應這個新時代,只想回到過去,選擇特朗普就是這些失意者最后的掙扎。
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失意者正在進行殊死的對決,中國同樣有這個現(xiàn)象,比如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廣大偏遠地區(qū)的國企,就是全球化的失意者,他們如今是反對開放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中國版的“銹帶州”。全球化讓主要國家都分成了兩極,觀念沖突的背后是利益上的巨大差異。
短期看,特朗普會繼續(xù)利用這股“不滿”,為自己的野心服務。特朗普是一個虛榮的人,他享受萬眾矚目,擁有權力的感覺,明年大選的精彩程度,不會亞于2020大選,美國大概率會再次遭遇“憲政危機”。
不過從長期看,我不看好特朗普的民意基礎,因為他的支持者都是沉默的一代和嬰兒潮一代,而這兩代人正逐漸死去,一旦這些老派美國人去世,美國將再次出現(xiàn)新的共識,再次出現(xiàn)一黨獨大的局面。
如今已經(jīng)看到了這種苗頭,千禧一代并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政治觀點,表明教育已經(jīng)永久改變了新一代人的思想,隨著時間推移,民主黨的優(yōu)勢將越來越大,最終形成新的共識,特朗普注定只是美國歷史中一段不愉快的插曲。美國社會還是會在曲折和反復中前進。
(金融時報的調查顯示,美國千禧一代隨著年齡增長,并沒有更支持共和黨,觀點變化不大,與前幾代截然不同。)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