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龍旁搭帳篷 打手電筒看文物——夜游博物館,別樣神秘體驗
編者的話:暑期到來后,各大機構和場所紛紛推出各種項目吸引游客參觀、參與。其中,各國博物館的夜游項目帶游客走入另一番世界。最近,《環球時報》記者親歷了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夜游項目。
超長版“博物館之夜”在中國走紅
夏夜,中國國家自然博物館大門前人頭攢動,熱鬧而神秘。很多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博物館,體驗貫穿整個8月的“博物館之夜”。除免費參觀所有延時開放的展廳外,觀眾還可以參加講座、觀影、觀劇、夜宿等多種活動。《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孩子熱衷于尋找對應展品并在“博物護照”上蓋章留念。
(資料圖片)
“暑期一直是博物館高位運行的時段,每天都處于飽和狀態。今年是疫情后首個暑期,預約參觀的人數更是超過以往。為更好地滿足公眾的觀展需求,我們今年首次將‘博物館之夜’從往年的一周延長至一個月,每個開館日的18時至21時都將為公眾開放。”國家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副主任金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促進夜間消費的號召下,超長版“博物館之夜”是豐富夜間文旅消費選擇的重要舉措,其門票可在線上免費預約。
據了解,國家自然博物館2006年首次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自創辦以來已接待觀眾近10萬人次。該活動陸續推出夜探博物館、絲路之夜、綠地球之夜、博物館跨年夜等主題。今年,國家自然博物館原創話劇《我是紅彼得》首次登上“博物館之夜”的舞臺。話劇講述了一只名叫“紅彼得”的黑猩猩不幸被人類捕獲,為擺脫牢籠的束縛繼續生存,他強迫自己模仿人的習性,幾年后終于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看完這部劇再觀察一下周圍的古哺乳動物標本,觀眾會有不一樣的感觸。除了話劇,《巨龍王國》《火星探秘》等自然科學4D影片聯映活動也頗受歡迎。
今年與往年的最大不同,當數“夜宿”這一孩子們無比喜愛的項目重回“博物館之夜”活動菜單。周五周六晚間,30個家庭走進國家自然博物館,開始夜宿之旅。他們在恐龍公園展廳搭帳篷,與恐龍化石相伴度過驚險奇特的一夜。“我們本計劃讓孩子們晚上10點前睡覺,但根據往年舉辦活動的經驗看,他們入睡的時間大大延后。”金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因為參加夜宿的孩子都特別興奮,他們能交到很多新朋友,會暢聊到很晚。
參觀博物館最精華的內容就是展廳講解。今年的“博物館之夜”,國家自然博物館除專業講解員外,還有志愿者講解員、小小講解員為觀眾提供各具特色的講解服務。“鍾健講堂”邀請自然史、自然科學及博物館學等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很多博物館的科研工作者白天忙于工作,會在夜間的參觀時段出現在展廳中,帶來“標本零距離”活動,圍繞展品與觀眾進行深層次地闡釋揭秘與交流互動。
“國家自然博物館80%以上的參觀者都與未成年人相關(未成年人及其陪伴者),因此,‘博物館之夜’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很大。暑假期間,夜場可以讓許多家長下班后帶著孩子走進博物館,這種家庭氛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定促進作用。”金淼表示,在“雙減”基礎上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科普場館需要提供更為豐富和適合的供給,吸引孩子和家長們走進來。國家倡導勞動教育,對于經過嚴格培訓考核后上崗的小小講解員來說,孩子們不僅可以通過講解服務收獲科普知識,理解志愿精神,還能在北京志愿者平臺上進行相應登記,并計入服務時長,國家自然博物館作為銜接學校和社會的橋梁,為小小講解員們打造了增長社會經驗、體會勞動服務的平臺。此外,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夜間開放不僅暑期“博物館之夜”一種形式,過往博物館還為繪畫、攝影等專項活動的參與者提供了夜間的特殊創作空間。
“博物館之夜”廣受觀眾歡迎,但對博物館來說也面臨一些挑戰。金淼表示,如何更好地平衡夜場開放與博物館運營成本的關系,是“博物館之夜”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英國博物館有“恐龍陪睡”
英國博物館的夜游項目大體分兒童和成人兩類。2015年起,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恐龍陪睡”項目,鼓勵人們在高掛著126歲藍鯨骨骼標本的博物館大廳內夜宿,或者選擇心儀的古代動物化石、骨骼標本旁露營。該項目并不只為孩子們準備,也意在給平時少有機會來博物館參觀的上班族,提供一個有趣的地方體驗不同的夜生活。兒童票價75英鎊(陪伴者同價),成人220英鎊。
“雖然不會撞見恐龍復活,但真的是樂趣無窮。”這是《環球時報》記者和許多訪客共同的感受。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該項目的原因,與鎮館之寶梁龍骨架有關。19世紀末,美國考古學家在懷俄明州發掘了梁龍骨架化石,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對這座長約30米的化石產生了濃厚興趣。“鋼鐵大王”卡內基遂定制了一款石膏制梁龍標本,送給他作禮物。這份禮物后來被陳列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自1905年面向游客開放以來,它一直是英國人眼里的“動物明星”。
成人游客需要在傍晚抵達博物館,享用一頓大餐,然后在人潮退去的博物館里,慢慢地欣賞館藏展品。 博物館的不同展廳有現場音樂表演、喜劇表演、昆蟲大餐和電影放映活動,困了可以隨時爬進柔軟的睡袋打盹。兒童則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打著手電筒探索博物館,觀賞科學家的實驗裝置等。午夜,孩子們在展廳地上的溫暖睡袋里入睡,第二天早上在恐龍身邊享用早餐。精彩的動物表演是歡送孩子們回家的最后一場活動。
參加博物館的夜間活動,可以說是倫敦最時尚的晚間消遣方式之一。這首先是因為英國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每周五延長開放時間,鼓勵人們夜游博物館。2001年,英國政府兌現承諾,取消倫敦主要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門票。但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經濟進入衰退期,當政者在不放棄門票免費政策的前提下,要求博物館想辦法自主贏得更多市場收益。當地博物館因此不斷推出收費的文創活動,依靠聲譽和館藏實現自給自足,開放夜場是重要舉措之一。
加拿大博物館可賞“自然夜曲”
加拿大博物館的絕大多數夜場都安排在夏季或跨年,這是因為該國東部冬季漫長而寒冷,不適宜進行長時間戶外夜間活動。整體而言,加拿大的博物館夜場與其他國家不同,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夜場一般不會提供和日場相似的展覽陳列,而是組織一些特別的專場活動。在加拿大人口較稠密的幾個省,比如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人文積淀較深厚,所以該省不少博物館的夜場活動很受歡迎。在首都渥太華,一些國立博物館的夜場開放是聯邦統一安排的,如每個周四,號稱“四大館”的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加拿大歷史博物館、加拿大戰爭博物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都會開放晚5時至晚8時的夜場,除永久性特展外,所有展館供游客免費參觀。
號稱“加拿大最大人文博物館”的加拿大歷史博物館,夏季每晚都會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其特點是不開放室內展館,只開放室外展區。“博物館之夜”的活動中心在該館著名的“圖騰柱廣場”,為多達600桌、上千客人同時提供邊小酌邊欣賞“人文燈光秀”的機會。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收到了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推送的最新夜場活動信息,該館一般常年開放,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營業。但每年都會舉辦幾場名為“自然夜曲”的專題夜場活動,提供不同的參觀體驗。2023年是該館建館10周年,5月25日舉行夜場活動“花園派對”受到歡迎,接下來還將逐步推出 “花園派對”“化裝舞會”和“輝光”等夜場活動。每個夜場活動都與其主題緊緊相扣:“花園派對”的主題是“大自然的郊游”,以暮春踏青的體驗為主;“化妝舞會”離萬圣節很近,參加者將在巨大的場地里扮演“夜晚大自然的神秘生物”;“輝光”則是在博物館里的跨年活動。不過,這些活動僅對19歲以上成年人開放,最近的一場票價為35加元。▲
本報記者 張 妮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李厚何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