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貴州舉辦!第二十七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在貴陽召開
8月19日至20日,以“過去與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在貴陽孔學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現象學專業委員會、貴州大學哲學學院、貴州大學現象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研究中心主辦,貴州大學“國慧”人文學科發展基金、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北京粉筆藍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相關資料圖)
面向紛繁復雜的事物本身,追問人的認識如何得以可能?基于此,20世紀初德國哲學家胡塞爾開創了現象學,現象學實現了思、史、詩的高度融合,幫助對現代日常生活世界進行解構和重構。
年會現場
開幕式上,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理事長孫周興、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現象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偉等出席大會并致辭。會議由貴州大學哲學學院院長陳艷波主持。
李建軍代表貴州大學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并介紹了貴州大學的發展歷史和學科特色。貴州大學始創于1902年,秉承“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校訓。學校的哲學專業發展正處于加速期,2019年獲批設立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21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他指出,現象學的理論不僅可以向后回溯至古希臘哲人對世界最初的驚奇,而且可以向前孕育出當代哲人重新理解世界的未來哲學。現象學在中國的發展繞不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需要引入東方文明的古老文化來拓展自身的視域,中華傳統文化則需要在融合西方文明的當代發展中激活自身的能量,通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結合,現象學將在中國迎來嶄新的發展。
孫周興致辭時說,現象學本身具有其獨特的穿透力和創造力,已經深深影響到人類生活和藝術的方方面面,現象學已無處不在?,F象學專業委員會是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之下成立的第一個專業委員會,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中,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并成為推動中國的哲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張偉代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現象學專業委員會致辭,他圍繞本次會議主題,從現象學本身、學科的傳承和發展、時間和空間等多重意義上闡釋了現象學的“過去與未來”的意義。
年會期間,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倪梁康作《胡塞爾的<意識結構研究>》主題報告,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孫周興作《作為未來哲學的現象學》主題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歐陽謙作《面容與感性——列維納斯的親近詩學》主題報告,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鄭辟瑞作《分析現象學視野下的“經驗”概念》主題報告,貴州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柯作《“無可避免的對話”——論海德格爾關于東西方思想對話的基本立場》主題報告。報告主題鮮明、思想深刻,將現象學這一哲學分支置于中西方文化視野之下進行了充分研討與交流。
本屆年會為期兩天,共設6個分會場,進行27場專題學術討論。專家學者研討主題包括“現象學與未來哲學”“現象學與中國哲學”“現象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現象學與20世紀哲學”“教育學現象學”“博士生論壇”等。
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6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大會收到論文135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大會會議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共同探討學術理論,以期凝聚學術共識。
1994年,第一屆現象學年會在南京舉辦,至今已舉辦了27屆。本次會議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舉辦的第一次線下年會,也是中國現象學年會首次在貴州舉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鵬
編輯 劉娟
二審 李劼
三審 閔捷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