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話擔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圣潔,積人文之底蘊,昌法治之文明。”這是我的母校中國政法大學的入學誓詞,如今回想,仍言猶在耳。七年學法生涯,法的精神已深深鐫刻于我的靈魂之中。
初為法官的這三年,我時常告誡自己,每一個判決裁定都有可能影響當事人的一生。我經常問自己,在每一個案件辦理過程中,我是否做到了慎始如終,是否在一本本卷宗中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真相,是否在一條條法律法規中仔細揣摩、探尋解題之方?在我看來,司法為民,是讓雙方消弭成見、彼此理解。民事法官的價值,不僅在于匡扶正義,更在于為民解憂。
不久前,我辦理了一起生命權糾紛案件,涉案雙方對立情緒明顯,一直僵持不下。為了能夠更好地化解糾紛,在開庭之前,我走訪了派出所、醫院,調取相關筆錄、現場錄像和病歷資料,向辦案警官、雙方當事人核實情況,在基本確立雙方責任比例的情況下,通過背對背方式開展溝通,開導雙方將心比心、解開心結。歷經了數十次的反復協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
在看到雙方簽字的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值了。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認為,我們要始終牢記自己來自于人民,要時刻以“心無百姓莫為官”來自省。誠然,在妥善處理各類糾紛、推動司法改革的道路上,我們仍任重道遠,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責任就是擔當,困難就是財富,敢于擔當才能有所作為,勇挑重擔才能攻堅克難。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在潮流來襲時,怨天尤人、隨波逐流,終將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只有依靠“鐵肩擔道義”的理想信念和擔當精神,走好每一步,才能真正做到無愧于黨、無愧于民、無愧于心,成為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和司法為民的踐行者,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