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一級支流用農藥毒魚致野生魚死亡!四川公安通報破壞生態十大典型案例
封面新聞記者 鐘曉璐 實習生 倪珉
8月14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即將來臨之際,四川公安通報了10起打擊破壞生態資源犯罪典型案例。
【資料圖】
據了解,2018年以來,四川公安機關共立案辦理破壞生態資源類案件1.3萬余件,移送審查起訴1萬余件1.5萬余人。
記者注意到,該批典型案例涉及維護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不同類型和方面,包括非法捕撈水產品、破壞自然保護地、非法占用農用地、盜伐濫伐林木、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等。
案例一:阿壩州理縣劉某福等人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系列案
經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間,犯罪嫌疑人劉某福、楊某珍等人多次在理縣上孟鄉非法捕撈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西藏山溪鯢共計17869條,涉案價值1800萬元。
案例二:瀘州市敘永縣吳某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經查,2023年3月,犯罪嫌疑人吳某、吳某杰等人以大劑量甲氰菊酯毒魚的方式在赤水河一級支流敘永縣赤水鎮非法捕撈水產品,導致赤水河多種野生魚類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0萬元。
案例三:樂山市夾江縣李某、傅某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經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間,以犯罪嫌疑人李某、傅某、張某東、張某兵為首的犯罪團伙自制電捕工具,假借“科研捕撈”名義,在青衣江電魚5萬余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50萬元。
案例四:眉山市洪雅縣趙某強、辛某寶等人破壞自然保護地案
經查,2020年10月至11月期間,趙某強、辛某寶等人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區盜采礦產資源,導致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區生態系統局部受損,造成生態環境影響范圍9190平方米。
案例五:達州市宣漢縣雷某非法占用農用地案
經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間,犯罪嫌疑人雷某在宣漢縣廠溪鎮進行旅游開發,在未辦理土地征占用手續的情況下,擅自實施“中國紅寨、青石寨”旅游開發項目場平工程,毀壞耕地172.27畝。
案例六:雅安市“1·18”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經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犯罪嫌疑人陳某某伙同多人先后11次從川西高原獵人手中非法收購獼猴,再銷售至某科技企業,該案查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230只,涉案價值約1000萬元。
案例七:遂寧市“1·13”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案
經查,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間,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從遂寧、綿陽、資陽等地獵人手中非法收購果子貍、白面貍等多種“三有”野生動物,再銷售至廣東、廣西等地。該案查獲“三有”野生動物活體500余只,死體3000余斤,涉案價值約260萬元。
案例八:涼山州鹽源縣“12·16”盜伐、濫伐林木系列案
經查,2022年5月,犯罪嫌疑人劉某井、李某祖等人非法騙取有關部門批復、印章,串通林草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陳某權、吳某平等人,擅自篡改林木生長坐標,盜伐林木426.8立方米、濫伐林木171.9立方米。
案例九:宜賓市屏山縣羅某林、龍某、余某池等人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
經查,2022年5月,犯罪嫌疑人羅某林、龍某等人偽造林木采伐許可證,非法采挖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天然原生楨楠樹37株。
案例十:樂山市沙灣區蘭某慶等人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
經查,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犯罪嫌疑人蘭某慶、何某勇等人非法采挖、收購、運輸、出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天然原生蘭草2萬余叢、10萬余株。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