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丨寧夏小伙去山東旅游,跪地給游客心肺復蘇救人!
救人的那個晚上,蘇嘉楠幾乎一夜沒睡。
(相關資料圖)
因為惦記被救者的安危,他不時查看手機。
“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看到網友留言,人在醫院已經救過來了,我才放心。”8月15日,回到銀川的蘇嘉楠告訴記者。
7月17日,31歲的蘇嘉楠和妻子從銀川前往山東威海旅游,當晚9時左右,在威海火炬八街,一名男性游客突然喪失意識倒地,生命危急。
“讓我來,我學過急救!”蘇嘉楠果斷上前。
“1、2、3、4……28、29、30……” 蘇嘉楠跪在地上,實施心肺復蘇救人。
當按壓至第7組時,患者意識逐漸恢復,有了呼吸。隨后,蘇嘉楠協助將該游客送上120后默默離開。
7月17日,蘇嘉楠在威海為傷者實施心肺復蘇,救人動作被贊“專業”
目睹了蘇嘉楠救人過程的當地網友“威海年輕態管理燕燕”,當晚在抖音平臺發布了視頻,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跟帖留言,并點贊“救人動作專業”。
“我也是當晚接到朋友電話,才知道自己救人的事上了網。”蘇嘉楠說。
記者了解到,被救的小伙來自吉林省四平市,其父趕至威海后一直想聯系蘇嘉楠,并當面致謝,被蘇嘉楠婉拒。
蘇嘉楠是一名退役軍人,今年5月14日,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銀川飛天應急救援促進中心成為一名志愿者,也是在這里,他通過急救課程掌握了一些急救知識。
“心肺復蘇的重要性在于能夠挽救患者生命,當患者出現呼吸、脈搏消失,意識喪失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等搶救措施,8分鐘之后就會發生不可逆腦損傷,很快患者就會出現死亡。”銀川飛天應急救援促進中心負責人赫永海告訴記者。
赫永海在培訓中
8月15日,赫永海在銀川六中進行院前急救技能培訓
記者了解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到2030年將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
《自治區應急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到2025年,城鄉社區應急救護基本技能普及率達2%以上。近年來,我區持續推進應急救護培訓。
今年,寧夏紅十字會圍繞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啟動“博愛未來·救在身邊”千名師資萬名救護員培訓專項行動,計劃于2月27日至9月30日,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等6個寧夏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舉辦30期“博愛未來·救在身邊”應急救護師資培訓班,為全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及教育、衛健和交通運輸系統等紅十字會基層組織培訓1000名應急救護師資,用于全區持證救護員培訓和群眾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性講座。
同時,寧夏5個地級市和21個縣級紅十字會全面啟動“博愛未來·救在身邊”救護員培訓,年內完成30000名持證救護員培訓。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做到懂急救、會急救、敢急救,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學急救 急救為人人’的氛圍。”赫永海說。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審核:馬玲艷 劉沛昊
編輯:馬玥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