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第二季度出貨量創8年同比降幅之最 中國成為最大單一市場
8月15日消息,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iPhone出貨量最大的單一市場。當季度,蘋果iPhone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9.3%,為4310萬部,市場份額為16.0%,這也是蘋果過去8年最大同比降幅。
“當下蘋果手機出貨量在多個市場已處于階段性飽和。雖然蘋果目前在手機供應鏈上實施多元化以減少單一風險,但中國依舊是蘋果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也是對其手機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在AI加持下,新一輪手機換機周期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來臨,國內手機市場將煥發活力,國產廠商也在紛紛抓住機遇,將手機產品與AI技術進行創新,目前蘋果在終端與AI技術融合上略顯緩慢。”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片)
手機難續高增長
蘋果業績以何提振?
蘋果“現金奶牛”iPhone的銷量再度出現下滑。
根據TechInsights數據,今年第二季度iPhone系列機型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9.3%。而此前蘋果發布的截至7月1日的2023財年第三財季(即2023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來自iPhone的整體營收為396.6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06.65億美元下降2.4%。
“拳頭產品”表現不及預期,顯然讓蘋果業績屢屢陷入尷尬境地。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實現總營收8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30億美元同比下滑1.4%。這是蘋果自2016年以來首次連續第三個季度收入同比下降。在營收中占據近半數份額的iPhone收入的降低,也直接帶來蘋果本財季營收的下滑。
TechInsights報告分析,蘋果出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iPhone此前的強勢銷售地區,北美、西歐和日本等,用戶更換、新購iPhone手機的需求沒有明顯增加。但在iPhone14系列Pro機型銷量增加的推動下,蘋果第二季度平均售價創下歷史新高。預計今年第三、第四季度iPhone的平均售價將進一步提高,因為iPhone15Pro機型將采用窄邊框LIPO技術,并使用了鈦合金材料,使成本相比于以往機型更加昂貴。
在周錫冰看來,目前,蘋果手機出貨量下滑,是多因素影響之下的結果。“消費市場仍處于復蘇階段,購買力不足,難以拉動手機消費。同時,蘋果的高價格,讓一部分可購買和可不購買的用戶觀望。目前,蘋果進行部分供應鏈的轉移形成的不穩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蘋果手機的出貨量。另外,蘋果在昔日地位牢固的高端市場,面臨三星、華為的激烈競爭。在國產手機高端市場的集體圍攻下,蘋果手機的部分市場份額也遭到蠶食。隨著終端出貨量普遍下滑,AI布局收效不明顯,廣告收入增長緩慢,短期內,蘋果業績或難以提振。”
中國區出貨量增長強勁
大部分業績靠促銷拉動?
在手機出貨量動力減弱之下,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卻逐漸凸顯。TechInsights報告顯示,中國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iPhone出貨量最大的單一市場。同時,印度目前是蘋果銷售和制造方面重要的戰略市場,蘋果加大了印度地區的制造規模后,iPhone第二季度在印度的出貨量也同比增長超過50%。
中國市場對蘋果手機的突出貢獻在其財報也有所印證。蘋果第三財季業績報告顯示,按地區來劃分,蘋果在美洲、日本營收分別為353.83億美元、48.21億美元,同比有所減少,而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卻同比增長約7.9%。
在財報會議上,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斯特里表示,目前大部分iPhone的銷售都是通過某種促銷計劃實現的,包括以舊換新、分期付款以及其他金融消費方式,比例遠遠超過50%。
據了解,為了銷售更多的iPhone手機,一向不降價的蘋果今年在中國市場采用購物券、直降中國等方式參與手機促銷,iPhone14的售價已經在多個平臺創下“新低價”。不過,業內預計,今年iPhone15系列需求或低于14系列。
馬斯特里還指出,蘋果第四財季的銷售額預計將出現與第三財季類似的表現。如果蘋果在第四財季的銷售額繼續同比下降,這將是該公司20年來銷售額同比下降持續最長的時間。
“在手機制造領域,相對其他地區,中國市場仍具有物流、人才等競爭優勢,國內供應商在蘋果產業鏈體系占據的權重也依舊很大,蘋果提升業績拉動力依舊繞不開中國市場。不過,依靠降價促銷等方式形成短期拉動性難以維系,蘋果欲形成手機業績增長的內核驅動力,還需要依靠創新力的提升,與及時調整價格策略以符合市場需求。下半年隨著iPhone15新品上市,蘋果能否迎來新一輪出貨量的增長,還需拭目以待。”周爰咨詢合伙人楊思亮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編輯 喬川川)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