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年內第二次降息,釋放什么信號?
【資料圖】
事件:2023年8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2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OMO)操作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OMO中標利率1.8%,前值為1.9%,下調10個基點;MLF中標利率2.5%,前值為2.65%,下調15個基點。
核心觀點:8月MLF操作利率再度下調15個基點,下調幅度與操作時點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貨幣政策穩增長力度顯著加大。一是,7月社融數據大幅低于預期與季節性表現,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十分疲弱,穩定企業和居民預期必要且急迫;二是,居民購房需求持續走弱,疊加存量房貸利率偏高下居民提前還貸意愿較強,居民部門信用收縮較為明顯;三是,經濟修復動能仍顯疲弱,促內需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降息也是對政治局會議“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的具體落實。
向前看,一方面,MLF降息后LPR大概率跟隨下調,以達到促進實體融資成本下降、刺激地產需求釋放、改善居民和企業預期的目的;另一方面,考慮到后續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債發行量上升帶來的資金需求,后續降準落地的概率也較大。
一、為何選擇在此時降息?有何必要性?
第一,降息出于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穩住信貸節奏的考量。7月社融數據大幅低于市場預期與季節性表現,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十分疲弱,穩定企業和居民預期必要且急迫。
7月新增社融5282億元,大幅低于Wind一致預期的1.12萬億元和過去五年(2018-2022年)的均值水平1.33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是主要拖累,7月社融項下人民幣貸款僅新增364億元,同比少增3892億元。信貸增長的大幅放緩,反映出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十分疲弱,后續信貸需求恢復仍面臨不少挑戰。而降息可以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達到刺激消費和投資、穩住信貸節奏的目的。
從近年來歷次降息的效果來看,其對信貸需求拉動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一般而言,降息的當月或次月會形成社融和信貸同比多增的大月。例如2022年8月降息后,社會融資規模就在9月形成了大幅同比多增的局面。
第二,降息出于刺激地產需求復蘇、改善居民預期的考量。今年二季度以來居民購房需求持續走弱,同時,存量房貸利率偏高下居民提前還貸意愿較強,兩項疊加抑制居民新增融資需求。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購房需求,配合限售政策放松、首付比例調整等穩樓市組合拳,從而對房地產形成一定的托底作用。
從數據來看,7月地產銷售大幅走弱,30個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為958.5萬平方米,較往年(2018年-2022年)同期均值少增837萬平,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延續收縮態勢。疊加近期居民提前還貸對當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沖擊,7月居民端凈融資轉負,顯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第三,降息也是對7月政治局會議上“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的落實。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為此,會議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7月的經濟數據和通脹數據,均反映出當前促內需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因此,貨幣政策操作空間進一步打開,通過降息以達到促進內需釋放、改善企業預期的目的。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