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訊:中信證券:海外充電樁星辰大海,國內企業揚帆起航
受益于海外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充電需求有望快速上行。目前歐美均有補足充電設施結構、總量短板的強烈訴求。歐洲市場運營商以石化、電力電網企業為主,側重覆蓋率;美國市場特斯拉、Charge point占據大多數份額。各類運營商的充電設施總量規劃目標宏大,同時海外私樁同樣具有不容忽視的市場空間。海外充電樁生產企業較少,生產能力有限,海外市場高增速、高盈利,是國內企業謀求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結合光伏逆變器的發展經驗,預計電力電子產品長期布局海外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國內需求推動產業鏈成熟、超快充等充電技術大規模革新時點較早,國內企業依托本土成熟產業鏈形成了性價比和產品快速迭代的雙重優勢。預期在海外市場需求高速增長、技術迭代持續進行的背景下,需求外溢和技術快速迭代給中國企業帶來持續高速的發展機會。建議關注海外市場開拓順利,初步取得突破的充電樁、模塊企業。
▍海外市場:高盈利與高增速并存的增量環節。
(資料圖片)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量市場空間廣闊,同時海外更注重產品品質,賦予充電樁產品更大的盈利空間。目前歐洲和美國市場的車(公共)樁比分別為12:1和23:1,遠遠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要。從公共充電樁市場看,歐洲的核心發展訴求是補足直流快充結構性缺乏、公樁在東歐南歐地域性分布不足的短板;美國以政策驅動的補足公樁總量不足的短板為主,歐美均較為依賴私人充電,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到2025年,預計私樁市場同樣有百億量級的市場空間。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巴西等市場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逐步起量,其從1到N的臨界點值得關注。
▍競爭格局:歐洲分散美國集中,長期規劃目標宏大,或需中國產業鏈支撐。
運營商角度:海外充電運營商主要可以劃分為能源公司、電力電網公司、車企、獨立運營商4類。其中歐洲以能源公司、電力電網類企業為主導,具備明顯屬地特征,其充電樁建設往往兼顧交直流充電,以提升覆蓋率為主,部分企業甚至兼顧私樁的安裝。車企致力于提高充電軟件平臺可接入充電樁數量,其自建設施總量占比較小,以超快充為主,保障EV用戶充電體驗;獨立運營商多為初創型企業,總量占比較小,往往集中布局超快充,實現差異化競爭。從市場格局看,主流運營商市場份額在3-8%之間,各類企業的規劃目標均較為宏大,僅考慮現有主流運營商規劃,2023-2025年主要運營商的充電設施投資規模的CAGR有望達到50%以上。美國充電運營以特斯拉和Chargepoint兩大巨頭為主,行業高度集中,其中特斯拉占據絕大多數快充市場,而Chargepoint更加專注目的地充電場景,Electrify America和Evgo等企業謀求通過超快充差異化布局,歐洲企業也在積極謀求進入美國市場。
設備商角度:歐洲設備商以傳統電氣龍頭和新進入者相結合,并積極尋求中國供應鏈介入;美國當前缺乏設備商,依賴外部供應鏈。
▍發展展望:借鑒逆變器經驗,成熟產業鏈+技術迭代能力助力國內廠商快速出海。
國內企業出海主要包括直接開拓運營商、分銷商實現整樁出售以及向設備企業出售模塊槍線等標準件這兩條路徑。國內企業出海過程中面臨產品電氣拓撲、通信協議和產品設計原則的差異。
充電樁技術壁壘有限,注重渠道和市場價值,與光伏逆變器具備較高相似性。我們認為光伏逆變器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1)通過電力電子類產品長期布局海外,具有市場和渠道優勢的企業有望率先取得優勢;2)從市場發展階段看,當前海外充電樁行業接近于2012-2014年光伏逆變器的狀態——過去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下游強需求推動國內充電樁產業鏈日漸成熟,國內產品逐步具備和外資龍頭企業相近的實力,而得益于成熟的產業鏈,國內企業成本優勢顯著。
行業高景氣帶來需求外溢,國內企業有望快速抓住市場。同時,國內超快充等充電技術的大范圍革新在時點上早于海外,與光伏逆變器行業相比,行業的技術革新節點有一定前移,在有充足的本土需求支撐、驅動變革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國內充電樁行業相較于海外巨頭的技術快速迭代趨勢料將進一步放大,成為國內企業出海,實現從1到N的重要驅動力。
▍風險因素:
海外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及預期;海外政策出現波動;關鍵功率器件國產化進程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投資策略:
在能源轉型的推動下,以歐美為首的海外國家有望迎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目前歐美市場車樁比較高,充電樁建設補短板需求強烈。我們建議關注國內企業在海外行業高景氣背景下出海,謀求增量市場和高盈利環節的機會,圍繞電力電子類產品長期布局海外,具備海外渠道、市場積累的企業尋找標的。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